学习大纲

大约 15 分钟

学习大纲

Tips for Improving English Skills

Improving your English skills requires practice, patience, and persistence. Here are some tips that may help:

  1. Read a lot: Reading books, articles, and newspapers written in English can help you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and its grammar better.

  2. Watch English media: Watching English movies, TV shows, and YouTube videos with English subtitles can help you get used to hearing the language.

  3. Practice speaking: Find a language exchange partner or join a language learning group where you can 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

  4. Write in English: Writing in English, whether it be journaling, composing emails or social media posts, can help you improve your writing skills.

  5. Learn new vocabulary: Make a conscious effort to learn new words every day and use them in your writing and speaking.

  6. Pay attention to grammar: Grammar i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so it'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and follow the rules.

  7. Be patient: Improving your English skills takes time, so be patient and persistent in your efforts.

Remember,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have fun with the language and enjoy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Good luck!

前言

英语的学习主要分为阅读、写作、听力三大部分,其中阅读和学习对中国环境下的学生尤为重要,作为我们的第二门语言,学习英语需要有科学的方法,才能更加容易的入门和深入。

从阅读和写作的角度出发,只有逐步了解了词性、句子类型、句子成分、动词的时态、从句做句子成分等各部分后,才更容易学习和进步。

作为一个英语始终很渣的学生,在多年后重拾英语的学习持续一年半后,有所经验和总结写到这里,希望帮助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与坚持

英语本质上是一门用于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学会其要有科学的方法,同时也需要坚持不懈的时间付出。对英语很渣的人来说,其很难看懂一句英语,也无法了解该句话所讲的内容,而导致英语很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部分,一个是缺少分析句子成分的能力,另一个是薄弱的词汇量。

对于这两个问题都有各自的方法去解决。对于薄弱的词汇量,需要日积月累的去学习,这部分苦修无法逃避;对于缺少分析句子成分的能力,则可以通过科学的知识体系学习,快速建立起来。

词汇量

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工具:

句子成分分析(句子语法分析)

句子成分分析是个非常简单的事情,相信你看完此篇后续的内容,一定会有所体悟。

上文有说到,绝大部分英语渣的人,都不具备分析句子成分的能力,而对于一个句子,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角度是词性的角度,一个角度则是句子成分的角度。

词性是句子的基础,是句子的基础单元。句子成分是构成句子的规则,使用各个词性的单词按照规则构造句子。

词性和句子成分只是英语语法中的一部分,但是足以让入门者快速熟悉英语了。

这里介绍一本书,非常有用-《英语语法看这本就够了大全集》,这本书能让你快速建立起自己的英语语法树。

此外还可以在enpuzopen in new window网站上输入句子进行句子成分分析,以减轻一些学习难度。

最后,我还对新概念第二册中的每篇文章都进行了逐句进行了分析,并留有存档,可以进行查阅,有不正确的可以提出ISSUE。

词性

名词 Nouns

表人和物。

名词(英语:noun,缩写n.),是词性的一种,属于实词。

它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统一名称。

它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在英语中,名词的格有3种:主格、宾格、所有格。其中个体名词表示某类人或东西中的个体,如girl(女孩)等;集体名词表示若干个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如audience(观众,听众)等;物质名词表示无法分为个体的实物,如water水等;抽象名词表示动作、状态、品质、感情等抽象概念,如work(工作),happiness幸福等。对于普通名词来说,可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冠词 Articles

说明人和事物冠词。

它是词性中最小的一类,简称“art.”,只有三种类型:不定冠词、 定冠词和零冠词。汉语中没有冠词。

冠词在句子中一般不重读,本身不能独立使用,只能与名词放在一起(一般用于名词之前 )帮助说明名词所指的人或事物。

代词 Pronouns

替代人和物。

代词(英文pronoun,简称pron.),是指代名词或一句话的一种词性。

大多数代词具有名词和形容词的功能。英语中的代词,按其意义、特征及在句中的作用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反身代词、相互代词、疑问代词、关系代词、连接代词、不定代词和替代词十种。

形容词 Adjectives

形容人和物。

形容词(英文 :adjective,简称adj. )是词性的一种,主要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状态、特征或属性,常用作定语,也可作表语或补语。

数词 Numerals

表数量数词。

数词(Numeral),简称(num),是指表示数目多少或顺序多少的词。

英语的数词可以作句子的主语、宾语、表语和定语。

数词分为两大类,即基数词和序数词。基数词表示数目,如:one,two,three,four……;序数词表示顺序,如:first,second,third,fourth……序数词前一般要加the。

副词 Adverbs

修饰动作或形容词。

副词(Adverb 简称adv.)是指在句子中表示行为或状态特征的词,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全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

副词可分为:时间副词、频率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疑问副词、连接副词、关系副词、表顺序的副词以及表完成的副词。

介词 Prepositions

表示和其他词关系的词介词。

英语前置词(preposition ,还有后置词postposition),表示名词、代词等与句中其它词的关系,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性、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表示与其他成分的关系。

前置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定语或介词宾语。

同时介词的用法也很灵活,同一个介词可以表达多种意义,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原因介词、数量介词和其他介词。

前置词一般用于名词或者代词前面,表示该词与句中其他成分的关系。

前置词后面的名词或代词称为前置词的宾语(如果是人称代词,则要用宾格)。

前置和宾语合在一起构成前置词短语。

叹词 Interjections

表感叹感。

连词 Conjunctions

连接词和句连词。

连词(conj conjunction)是一种虚词, 它不能独立担任句子成分而只起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以及句与句的作用。

连词主要可分为4类:并列连词、转折连词、选择连词和因果连词。

动词 Verbs

动词就是用来形容或表示各类动作及状态的词。

基本上每个完整的句子都有一个动词,要表示第二个动作可使用不定式、动名词、并列连词、从属连词或增加子句等方法连结。

英语动词是句子的核心,它既决定着句子意思的表达,同时又决定着句子的语法结构。

动词分类:

  • 实义动词
    • 系动词
      • 状态系动词
        • 用来表示主语状态,只有be一词,
      • 持续系动词
        • 用来表示主语继续或保持一种状况或态度,主要有keep, remain, stay, lie, stand。
      • 表像系动词
        • 用来表示"看起来像"这一概念,主要有seem, appear, look。
      • 感官系动词
        • 感官系动词主要有feel, smell, sound, taste。
      • 变化系动词
        • 这些系动词表示主语变成什么样,变化系动词主要有become, grow, turn, fall, get, go, come, run。
      • 终止系动词
        • 表示主语已终止动作,主要有prove, turn out, 表达"证实","变成"之意。
    • 普通实义动词
      • 单及物 vt
      • 双及物 vt
      • 不及物 vi
  • 助动词
    • 基本助动词只有三个:be, do, have,它们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作用,如协助构成进行体,完成体,被动态,否定句,疑问句等。
  • 情态助动词
    • 情态助动词包括will(would), shall(should), can(could), may(might), must, need, dare, ought to, used to, had better,有词汇意义,后接动词原形(没有to的不定式)。

动词用法:

  • 非谓语动词
    • 充当除谓语动词外的所有句子成分。
    • 充当从句,简化句子丧失本领。
    • 表现形式
      • 动词不定式(to)+ do + 具有名词、形容词、副词的特征
      • 现在分词doing
      • 过去分词
        • 规则动词由动词原形加词尾-ed构成 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没有统一的规则
      • 动名词动名词的形式:V-ing
  • 谓语动词
    • 核心(时、体、气)
      • 表动作的时间
        • 现在、过去、将来、过去将来
      • 表动作的状态(体)
        • 一般、完成、进行、完成进行
      • 时态(时和态)
        • 时间和状态排列组合:16种表
      • 动作的假设、情感
        • 虚拟语气、陈述语气、祈使语气

句子成分(简单句)

组成句子的各个部分叫做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宾语补足语、表语、定语和状语。

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在英语中,一般的句子必须有主语和谓语(祈使句除外)。

宾语、宾语补足语和表语是谓语的组成部分。

主语 Subject

主语是句子所要说明的人或事物,是句子的主体。

一般由名词、代词、不定式或相当于名词的词或短语来充当,位于句首。

名词,代词,名词化了的动词,形容词,分词或数词等,动词不定式或不定式短语,从句,某些固定词组。

谓语 Predicate (a verb phrase)

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 “千什么”或“怎么样”的。

谓语或谓语部分里的主要词必须用动词。

在运用中,谓语和主语在人称和数的方面应该保持一致,且谓语应在主语后面。

谓语动词:

  • 不及物动词 可以独立完成的动作:
    • 句式:主语 + 不及物动词
  • 单及物动词 有一个动作的承受者:
    • 句式:主语 + 单及物动词 + 宾语
  • 双及物动词 有两个动作的承受者:
    • 句式:主语 + 双及物动词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
  • 复杂及物动词 只有一个动作的承受者:
    • 句式:主语 + 复杂及物动词 + 宾语 + 宾语补语
  • 系动词 赋予信息:
    • 句式:主语 + 系动词 + 主语补语
    • 状态系动词用来表示主语状态,只有be一词,持续系动词用来表示主语继续或保持一种状况或态度,主要有keep, remain, stay, lie, stand。
    • 表像系动词用来表示"看起来像"这一概念,主要有seem, appear, look。
    • 感官系动词感官系动词主要有feel, smell, sound, taste。
    • 变化系动词这些系动词表示主语变成什么样,变化系动词主要有become, grow, turn, fall, get, go, come, run。
    • 终止系动词表示主语已终止动作,主要有prove, turn out, 表达"证实","变成"之意。

宾语 Object

表示及物动词的动作对象或内容,通常位于动词之后或用于介词后构成介词短语。

一般由名词、代词、不定式或相当于名词的词或短语来充当。

也称受词,是指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

  • 直接宾语 Direct Object:
    • 直接宾语指动作的直接对象。
  • 间接宾语 Indirect Object:
    • 间接宾语说明动作的非直接,但受动作影响的对象。

表语 Predicative

表语是用来说明主语的身份、特征、性质或状态的词。

常位于系动词之后,由名词、形容词、 副词、介词短语或不定式来充当。

定语 Attribute

定语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

定语的位置很灵活,凡是有名词、代词的地方都可以有定语。

通常名词、形容词、数词、分词、不定式、介词短语或定语从句都可以用作定语。

状语 Adverbial

状语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句子成分。

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时的时间、原因、 地点、方式、目的或程度等。

一般由副词、不定式、介词短语或相当于副词的词或短语来充当。

状语通常位于句末,但有时也可以放在句首或句中。

补语 Complement

补语是用来对句子中的某些成分(主语、表语、宾语等)进行补充说明。

补语的形式由动词的类别来决定。

通常情况下,主语和宾语前的成分是定语,谓语前的成分是状语,时间词作状语放在句子后面。

句子的成分分布如下:(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状语)。

宾语补语:

  • 一般指宾语补足语。宾语补足语指有些及物动词,接了宾语意义仍不完整,还需要有一个其他的句子成分,来补充说明宾语的意义、状态等,简称宾补。

句子结构分类

句子按其结构可以分为3类: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

简单句 Simple Sentence

只包含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

简单句的5种基本句型:

  • 句型一:S+Vi.(主语+ 不及物动词)
  • 句型二:S+Vi.+S.C(主语+不及物动词+ 主语补足语)
  • 句型三:S+Vt.+0(主语+ 及物动词 +宾语)
  • 句型四:S+Vt.+1.0+D.0(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 +直接宾语)
  • 句型五:S+Vt.+0+O.C(主语+及物动词 + 宾语 +宾语补足语)

并列句 Compound Sentence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连接而成。两个简单句是平行并列的关系,由连接词连接。

常用词:

  • and 表示顺承
  • while 表示对比
  • but/yet 表示转折
  • for/so 表示因果
  • or/either ...or 表示选择
  • and/then/when 表示时间
  • and/so/neither/nor 表示并列
  • not only...but also/neither... nor 表示递进

复杂句 Complex Sentence

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句之问的关系是主从关系,只有一个分句处于主要地位,叫主句,其他分句都附属于主句,叫从句,从句由从属连词引导。

复杂句(从属关系)

  • 主句
  • 从句
    • 含义:充当所有句子成分
    • 名词性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主语补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名词性从句
    • 定语从句:(形容词从句)
    • 状语从句:(副词从句)

句子用途分类

陈述句 Declarative Sentences

陈述句主要是用来说明事实,陈述看法,肯定什么或者否定什么,因此这种句子主要分为两大类:肯定陈述句和否定陈述句。

疑问句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疑问句主要用来提出问题。

按其语法结构和交际功能可分为以下4种: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和反意疑问句。

感叹句 Exclamatory Sentences

感叹句是一种特殊的表达强烈感情的句式。

表示强烈的感情有多种多样的手段,比如陈述句、 疑问句、祈使句、甚至一个词、一个词组都可以通过强势语调、加强重音、修饰音色、甚至伴以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变成感吸句,以表达强烈的感情。

尽管感吸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的表现形式只有两种,即what和how引导的感叹句。

what修饰名词,how修饰形容词、副词或动词。

祈使句 Imperative Sentences

祈使句用来发出命令或者提出请求和建议,谓语动词必须用原形,句子没有主语,结尾常用感叹号或句号。

句子的从句类型分类

名词性从句 Noun Clauses

在句子中起名词作用的句子叫名词性从句。

名词性从句的功能相当于名词词组,它在复合句中能担任主语、宾语、表语、同位语、介词宾语等。

根据在句中不同的语法功能,名词性从句又可分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

定语从句 Attributive Clauses

在句中起定语作用,修饰某一名词或代词,或修饰整个主句的从句,叫做定语从句。

被定语从句修饰的词叫先行词。

定语从句通常跟在先行词之后,由“关系词”引出,因此定语从句又可称为关系分句。

关系词可分为:

  • 关系代词:which、that、who、whom、whose等。
  • 关系副词:when、where、why等。

关系词常有3个作用:

  • 引导定语从句;
  • 代替先行词;
  • 在定语从句中担当一个成分,如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等。

状语从句 Adverbial Clauses

状语从句指在复合句中作状语的从句。

状语从句由从属连词或起连词作用的词语引出,它可以修饰谓语、非谓语动词、定语、状语或整个句子。

状语从句位于句首或句中时,通常用逗号与主句隔开;位于句尾时可以不用逗号隔开。

上次编辑于:
贡献者: biezhihua